第1眼TV-華龍網 劉艷 石濤
第1眼TV-華龍網訊(記者 劉艷)作為全國7個區(qū)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之一,重慶在“十四五”期間圍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?
在今日舉行的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(guī)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”系列主題新聞發(fā)布會——介紹“十四五”時期重慶加快建設交通強市成效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萬雅芬進行了介紹。
——機場體系日趨完備。全市已經形成了以江北國際機場為核心,萬州、黔江、巫山、武隆支線機場為支點,永川大安、兩江龍興、梁平通用機場為補充的“1+4+3”多層級民用機場體系,璧山機場選址已經獲得了中國民航局的批復,“雙樞紐”的格局正在加快構建。
—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民航重大項目投資累計完成255億元,隨著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樓的建成投用,客貨吞吐能力已經由“十三五”末的4500萬人次、110萬噸增加至8000萬人次、120萬噸,成為了中國第三個、中西部地區(qū)首個擁有四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。萬州、黔江機場建成投用T2航站樓,支線機場旅客吞吐能力由“十三五”末的150萬人次提升至408萬人次,運輸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。
——空管保障更加有力。重點聚焦空域時刻資源供給,江北國際機場每小時最多可起降的飛機架次由54架次提高到60架次。成渝地區(qū)空域結構改革方案正式實施,重慶主干航路已經由“兩橫兩縱”拓展為“六橫三縱”,進離場航線結構由“三進四出”增加到“六進七出”,提升了江北國際機場的運行效能。
——服務水平顯著增強。聚焦旅客便捷出行需求,推出了“易安檢”服務,創(chuàng)新安檢模式,實現國內航線40分鐘、精品快線30分鐘截載。打造“重慶飛·渝悅中轉”品牌,推出宜購、怡游、易行、壹宿、逸享的“5E+”中轉服務。優(yōu)化跨航空公司、跨地面代理、跨航站樓中轉的整個保障流程,國內航班同航站樓最短銜接時間,由“十三五”末的90分鐘縮短至60分鐘,跨航站樓最短的銜接時間由“十三五”末的150分鐘縮短至100分鐘,旅客出行體驗感更加美好。
——運輸市場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。2024年,江北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867.7萬人次、貨郵吞吐量46.9萬噸,較“十三五”末增長39.3%和14.2%。目前,江北國際機場在飛國際客貨運航線是50條,聯通歐洲、北美、大洋洲、中東、東北亞、東南亞等地區(qū);開通了國內航線204條,實現全國省會城市、重要經濟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全覆蓋;打造8條精品快線,形成連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大灣區(qū)、膠東半島、東南沿海、海南自貿港的便捷空中通道,其中,重慶至北京、上海的航線平均30分鐘就有一班,實現快速通達。支線機場開通了直達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航線和“巫山脆李”“奉節(jié)臍橙”等特色航班,通用機場相繼開通了8條短途運輸航線,建起“干支通、全網聯”的航空運輸網絡,為人民群眾的出行和區(qū)域經濟發(fā)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相關鏈接:
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
打開第1眼TV-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