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眼TV-華龍網 馮珊 李一鳴
第1眼TV-華龍網訊(首席記者 馮珊)近年來重慶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不斷提升,“巴渝糧倉”連獲豐收。重慶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保障糧食安全、提升農業(yè)生產效益?
9月19日,在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(guī)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”系列主題新聞發(fā)布會(第七場)——介紹“十四五”時期重慶農業(yè)農村現代化發(fā)展成效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市委農業(yè)農村工委委員、市農業(yè)農村委副主任秦大?;卮鹆擞浾咛釂?。
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(wěn)定安全供給是“國之大者”,更是農業(yè)農村工作的“頭等大事”和“基本底線”。“近年來,我們以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‘四良’融合為抓手,扎實推進新時代‘巴渝糧倉’建設,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?!鼻卮蠛=榻B道。
建好良田,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實現宜機宜耕、能排能灌、高產穩(wěn)產、旱澇保收。改造后的農田可增產10%以上,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3000萬畝以上,有效保障了糧食產能的穩(wěn)定。
育好良種,持續(xù)推進種業(yè)振興行動,篩選培育了“渝優(yōu)”系列水稻、“慶油”系列油菜、“渝單”系列玉米等一批高產高質良種。水稻、油菜、玉米總產量分別比“十三五”增加0.6億斤、2.0億斤、2.3億斤。
用好良機,以減輕農戶購機負擔為目標,加大農機購置和報廢補貼力度,“十四五”期間,補貼資金3.7億元。通過推廣適合丘陵山地作業(yè)的收割機、旋耕機、插秧機等農機具,縮短了農民的作業(yè)時間,降低了生產成本。例如,在水稻收獲季節(jié),一臺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稻田50畝,效率是人工的數十倍,生產成本畝均節(jié)約了200元左右。
推廣良法,以水稻、玉米、油菜等主要作物為重點,示范推廣種糧新技術新模式。比如,玉米的合理密植、再生稻的蓄留技術等,可有效提升糧食的單產;稻蝦、稻魚種養(yǎng)模式可實現“一田雙收”,“水稻—再生稻”種植模式可實現“一種兩收”,“馬鈴薯+玉米+大豆”套作模式可實現“一地多收”。同時,圍繞重要農時,我們開展“春耕服務100天”“奪秋糧豐收奮戰(zhàn)100天”“秋收秋種服務100天”3個“百日攻堅”,以及防病蟲災害為主的“蟲口奪糧”和防氣象災害的“龍口奪糧”行動,有效提高了糧食產量、增加了種糧效益。
發(fā)布會現場,秦大海發(fā)出邀請:“再過幾天,就是第八個‘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’,我們將在忠縣舉辦重慶市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主會場慶?;顒?,各個區(qū)縣也將相繼舉辦形式多樣、豐富多彩的為農服務和慶?;顒印=璐藱C會,誠邀廣大市民朋友,來到鄉(xiāng)間、走進田野、融入自然、共享豐收的喜悅!”
相關鏈接:
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
打開第1眼TV-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>